【信息时间:2024/11/11 09:3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本期皖采小工匠系列将采访了解省采党支部蔡欧阳同志的成长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你印象最深的项目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项目是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咨询评估服务供应商框架协议项目第6-10包。当时我刚入职一个多月,处于跟标学习阶段,这个项目是我第一次隔夜,也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不和外界联系。我切身感受到了开长标、开隔夜标的艰辛,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前辈们的不易,切身感受到他们连续几十个小时待在标室仍保持头脑清醒,随时应对评标现场不同状况的专业能力。”
你去异地开标遇到过什么难点?
“异地开评标最难的是适应当地的‘特色’。一是业务系统的差别。虽然基础信息可能就那些,但是不同系统内的信息填写会有很多‘坑’,并且大多系统流程都不可逆,错了就可能被扣分。二是评标现场的差别。硬件设施不一样,管理人员的要求不一样,评委的风格和水平不一样,需要现场填写的材料也不一样,都需要去适应。可以说每次去外地开标就是一次‘归零’,让我时刻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
你能对自己的成长做个总结吗?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态,我认为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工作态度越来越积极和认真。今年4-9月,部门项目达到高峰期,这期间我完成了45个项目的采购文件编制工作和142个项目的开评标工作,包括去外市(蚌埠、六安)、县区等。文件编制要求准确高效,开标现场状况更是层出不穷,这几个月的磨炼是我个人迅速成长的重要关键点。通过不断向同事请教,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不同的状况,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我也逐渐变得得心应手,今后我也将继续努力,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岗位虽平凡,匠心自峥嵘,优秀的交易人,从不缺乏舞台,他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着什么是工匠精神,每一份匠心终将会有收获,感谢他们的付出,也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对标先进,扬帆起航。